市场数据显示,2025年全球AI育儿市场规模将突破500亿美元,中国独占四成。
然而,赛博时代下的新保姆,也有着自己的风险:有时的省力,也许会造就不省心的结果。
先为你讲个故事
小编的身边同事小E最近遇到了一个难题。最初,小E为锻炼自己孩子小敏的交往能力,购买了一台装载DeepSeek的聊天对话机。
小敏有时能和他的新伙伴聊上一整晚,这让小E也十分开心。可是,快1个月过去了,幼儿园老师还是会和小E说,小敏还是不能和其他小朋友好好说话,甚至反而还下降了。
注
此示例内的所有称呼均为化名,以保护隐私。
嵌入亲子关系
事实上,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,上述示例已并非罕见的现象,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:AI已经开始嵌入家庭教育之中。
早在去年,OpenAI的Greg Brockman,就转发了一位5岁小孩与ChatGPT深聊超过45分钟的案例。
来自Tiny的联合创始人Andrew Wilkinson的案例
AI技术的迭代,使得人们已经无法将屏幕背后的运算,视作为一个冰灵的机器回复,而“拟人化”倾向在儿童身上尤为明显。
皮亚杰: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
儿童在前运算阶段,容易出现“拟人化”运算错误,表现为赋予“无生命体”以人的想法。
尽管在成长的过程中,我们逐渐会“改正”这个运算错误,但是我们会在面对电脑、电视等媒体时,仍然会像对待真实的人一样,这被称为“媒体等同理论”。
OpenAI:礼貌用语与算力
OpenAI近期“半开玩笑”回应:如果你和大模型在互动时,总是用“请”或者“谢谢”之类的礼貌用语,也许会额外多花“一千万美元”。
父母才是主体
尽管AI软件能给孩子们陪伴、情绪疏导与鼓励教育,但是曾经追捧AI带娃的家长们,最近也开始研究如何让孩子们离开AI。
有一位家长提出:由于AI软件总以人的意志为主导,总是顺着孩子的脾气,导致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反而下降了。
其实在OpenAI的示例下方,也有用户回帖:“你会后悔把你的生活的这一部分让给AI”,对此Andrew的回应则稍显无奈:
Andrew: 当然,但我不总是有空的...
AI带娃看似填充了现代亲子关系中缺少的陪伴,但实际上这种陪伴并不能真正弥补父母在亲子关系中的“缺位”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
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、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,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,用正确思想、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、品行和习惯。
另一方面,孩童对于AI的拟人化,不同于对于“洋娃娃”之类的拟人化,因为AI会回答孩童的问题,那么当AI输出孩童无法辨别的内容时,我们又该采取何种措施呢?
大模型的使用年龄限制
绝大多数的AI应用都有自己的年龄限制条款,以DeepSeek为例,在其用户协议中强调了“本服务主要面向成年人”。
结束语
现代的生活压力总是在撕扯亲子关系:一方面是家庭的物质需要,另一方面则是家长与孩童之间的情感需求。
让AI带娃,当这个看上去有些赛博朋克的想法开始逐渐落地,人们才开始真正体会到人之间交流的不可替代性。
打开下方链接查看更多内容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nEPuatrxbkI4koJSEqSwAw